做到三角,再也不担心我的懒癌症了

扫描二维码

犹如炒菜,食材都一样,但是人跟人的手艺却千差万别,炒出来的口味也不尽相同。同样的一个西红柿炒鸡蛋,对于不会的人来说,很难;对于会的人来说,很容易。这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是否掌握了其中的方法。

今天我们讲一讲知道了很多大道理,却做不到的问题。如果一直以来你都是知道很多道理,觉得别人说的那些方法论基本都是瞎说,那么请出门左转;如果你是那种执行力特别强的人,想到就能做到,那么你也可以出门右转,因为下面讲的对你而言都是废话;如果你是那种还有一些上进心,对未来充满惊奇,探究事物背后的逻辑,做了一些事却不能做到很好,在知道和做到之间总是产生迷茫的人,那么下面的分享会对你非常有用。

今天我们就讲一个东西,“做到三角”模型。通过这个三角模型来解决我们的“做不到”问题。

第一:少而精

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感受,主观上,想做的太多,但做到的太少。这个出发点就决定了最后不会有个好结果,为什么?以为你想做的太多了。人的大脑不像多核电脑那样可以多个CPU同时运行很多进程, 我们普通人单位时间内能做好一件事就已经很好了,不要妄求自己既做成这个又做好那个,一定要减少单位时间里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
做到的第一步就是做“减法”,让自己眼前的事情直接摆在那,心无旁骛,专心做好一件事。

之前写过一篇文章“不可能什么都做,只把最总要的做好”。 里面讲到了川普在建川普大厦的时候是怎样把最重要的做到极致,从而取得大厦商业上的成功,有兴趣的请移步文章链接:不可能什么都做,只把最重要的做好

知道做不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“知道的太多”。为什么会知道的太多,因为获取知识要比应用它们有趣的多, 也更容易。不断接触新信息,不断参加各种知识类课程,不断刷各种社交工具,这些都只会让你养成迅速遗忘的习惯。那样你只是在训练自己获取信息,而不是学以致用。

正确的做法恰恰相反,应该少而精而非多而浅地去学习。

第二:任务驱动

你很少看到因为没有汽油而停在马路上的汽车。为什么?人们知道没油的后果是什么,所以肯定会在快没油之前就去加油站加油。我们做事也是这样,之所以没有做到,是因为在内心深处,觉得这事不做也可以,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没做。

给自己设定有期限可执行的目标,是解决自己动力不足的关键一环,让这个目标反作用于自己。

我自己的办法就是“任务驱动 + 以教为学”。任务驱动解决学习动机问题,以教为学解决学习的效果问题。

任务驱动,就是学习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具体可执行的任务。拿我现在做的学习分享群为例子,一开始我就和我的另外一个小伙伴一同制定了规则,我俩一人一周分享一次,交替进行。到现在为止一共分享了30多期,从未间断,中间即便是我做阑尾炎手术,也没有停止那一周我负责的分享。因为有明确的任务,有明确的规则,让我从一开始就带着很明确的目标来做这件事。任务驱动的好处,就是让你不能轻易放弃。

以教为学,在上面提到的这段时间里,我想收获最大的就是我们两个,从写不出文章,到做文字直播,到语音直播,到知乎Live。我们是以分享为目的,肯定跟自己原先随意读书不一样,你需要读多遍,找相关资料,弄明白才去做分享,这个过程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。如果带着以教为学的方式来对待你学的东西,你对自己的要求无形当中就会提高很多。

第三:反馈

可以说这一点非常关键,是我们往往不能持续精进的问题所在。无数次的低效重复并不能换来有效进步,重复不等于有效。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有效。

有效的反馈才是不断迭代的促进剂。尽可能的收集更多的反馈信息以帮助自己,可以是周围的朋友,老师,教练,用户,数据统计等等。这些信息是多个角度来帮助你看待你做的事情。

运动员在这方面就非常明显。运动员水平到达一定阶段除了不断的刻意练习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请一个好教练,来帮助自己不断的提高。好教练才能给予运动员更好的反馈,找到关键问题来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。

著名网球选手李娜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得益于她的教练卡洛斯·罗德里格斯。我们看到李娜在30岁这样职业生涯末期的年龄,改变了技战术打法,更加强调相持中的主动进攻,更加重视发球环节的角度和力度。在接受采访时,李娜颇幽默地“抱怨”卡洛斯冬训期间的训练量太大,然而真正谈到这位教练时,李娜的脸上满是尊敬,认为对方给她带来了更多的自信,让她对比赛的掌控更加自如。好的教练才会给予有效的反馈。

总之,做到并不难,找到科学的方法是问题的关键。 少而精,让我们集中注意力,像激光一样把能量聚集到一点;任务驱动,让自己有更强的驱动力来做;反馈,则是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反馈不断的调整精进。做到三角是一个循环过程,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迭代、练习、调整、精进。

好了,行文至此,希望你做到!